"《中公版·2022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由中公教育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研發團隊根據·歷年考試試題精心研發而成。
本書精選了10套2021年部分地區的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并對每套試題做了詳細解答,利于考生熟悉掌握試題結構、考點分布和相應的知識內容。
同時,本書還包括根據考試試題研發的8套標準預測試卷,其難度、題型題量、考點分布等都與考試試題契合,供考生進行考試模擬訓練,檢驗學習成果。
《中公版·2022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特崗教師招聘筆試一本通》本書根據各地教師招聘考試要求,架構起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技能、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寫作八個部分有機結合的龐大知識體系。本書力求將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所考查的知識點盡可能多的進行呈現,是一本針對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輔導教材。本書在內容上緊扣考試要求,直擊真題考點;結構上,針對主體內容進行了雙色設計,在主欄區域對重點內容有下劃線標注,并設置備考錦囊、考題再現、強化練習等板塊,對主體內容進行擴展和鞏固。
"真題12021年8月1日河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試題
真題22021年5月9日四川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公共基礎試題
真題32021年5月9日湖北省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考試綜合知識試題(精選)
真題42021年5月9日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招聘考試綜合知識試題
真題52021年7月4日河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試題
真題62021年7月11日陜西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理論知識試題
真題72021年7月11日陜西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理論知識試題
真題82021年7月17日吉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專業基礎知識試題
真題92021年7月18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綜合知識試題
真題102021年4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技術學知識
試題(精選)
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知識標準預測試卷(一)~(八)
"
"目錄
第一部分教育學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2)
學習目標(2)
第一節教育概述(2)
第二節教育的歷史發展(7)
第三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13)
強化練習(26)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規律(28)
學習目標(28)
第一節教育與社會發展(28)
第二節教育與人的發展(34)
強化練習(41)
第三章教育目的(44)
學習目標(44)
第一節教育目的概述(44)
第二節我國教育目的概述(50)
強化練習(56)
第四章學校與學校教育制度(58)
學習目標(58)
第一節學校概述(58)
第二節教育制度(60)
第三節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63)
強化練習(66)
第五章學生與教師(68)
學習目標(68)
第一節學生(68)
第二節教師(72)
第三節師生關系(81)
強化練習(84)
第六章課程(87)
學習目標(87)
第一節課程概述(87)
第二節課程目標(95)
第三節課程內容(97)
第四節課程設計與開發(100)
第五節課程實施與評價(101)
第六節課程資源(103)
強化練習(105)
第七章教學(108)
學習目標(108)
第一節教學概述(108)
第二節教學過程(109)
第三節教學原則(114)
第四節教學方法(119)
第五節教學組織形式(126)
第六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31)
第七節教學模式(135)
第八節教學策略(139)
第九節教學評價(141)
第十節中小學教學改革(146)
強化練習(148)
第八章德育(152)
學習目標(152)
第一節德育概述(152)
第二節德育過程(155)
第三節德育原則(158)
第四節德育的途徑與方法(161)
第五節德育模式(167)
附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節選)(169)
強化練習(173)
第九章班主任與班級管理(176)
學習目標(176)
第一節班主任工作(176)
第二節班級與班級管理(182)
第三節良好班集體的培養(187)
強化練習(190)
第十章課外、校外教育(192)
學習目標(192)
強化練習(195)
第十一章教育科學研究(197)
學習目標(197)
第一節教育科學研究概述(197)
第二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199)
第三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203)
強化練習(207)
第二部分心理學
第一章心理與心理學(210)
學習目標(210)
第一節心理學概述(210)
第二節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213)
強化練習(214)
第二章認知(216)
學習目標(216)
第一節感覺(216)
第二節知覺(218)
第三節注意(222)
第四節記憶(227)
第五節想象(236)
第六節思維(239)
強化練習(245)
第三章情緒、情感和意志(248)
學習目標(248)
第一節情緒與情感(248)
第二節意志(255)
強化練習(261)
第四章個性心理(263)
學習目標(263)
第一節需要、動機與興趣(263)
第二節能力(267)
第三節人格(272)
強化練習(280)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學
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述(284)
學習目標(284)
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284)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285)
第三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研究方法(287)
強化練習(289)
第二章學生的心理發展與個別差異(291)
學習目標(291)
第一節學生心理發展概述(291)
第二節學生的認知發展(293)
第三節學生人格和社會性發展(297)
第四節學生的個別差異(300)
強化練習(303)
第三章學習與學習理論(306)
學習目標(306)
第一節學習概述(306)
第二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310)
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315)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321)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324)
強化練習(325)
第四章學習心理(328)
學習目標(328)
第一節學習動機(328)
第二節學習策略(336)
第三節學習遷移(342)
第四節知識的學習(348)
第五節技能的形成(355)
第六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的培養(362)
第七節態度與品德的形成(370)
強化練習(378)
第五章學生心理健康教育(382)
學習目標(382)
第一節心理健康概述(382)
第二節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概述(383)
第三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388)
強化練習(394)
第六章教學心理(396)
學習目標(396)
第一節課堂管理(396)
第二節教師心理(403)
強化練習(413)
第四部分教學技能
第一章教學設計技能(416)
學習目標(416)
第一節教學設計概述(416)
第二節教學目標設計技能(418)
第三節教案編寫技能(421)
強化練習(423)
第二章課堂教學技能(425)
學習目標(425)
第一節課堂導入技能(425)
第二節課堂講授技能(428)
第三節課堂提問技能(430)
第四節教學反饋和教學強化技能(432)
第五節課堂板書技能(434)
第六節課堂教學結束技能(436)
強化練習(438)
第三章教學研究技能(439)
學習目標(439)
第一節說課技能(439)
第二節聽課、評課技能(441)
第三節教學反思技能(442)
強化練習(443)
第五部分新課程改革
第一章新課程改革概述(446)
學習目標(446)
第一節我國課程改革的回顧與發展(446)
第二節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理念(447)
強化練習(450)
第二章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變革(451)
學習目標(451)
第一節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改革(451)
第二節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與教師行為的轉變(453)
第三節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方式的變革(454)
第四節新課程背景下課程結構的變革(456)
第五節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的變革(458)
強化練習(460)
第六部分教師職業道德
第一章教師職業道德概述(464)
學習目標(464)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464)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范疇(469)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474)
強化練習(477)
第二章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與評價(480)
學習目標(480)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480)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評價(483)
強化練習(486)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規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礎(488)
學習目標(488)
第一節教育法概述(488)
第二節教育法律規范與教育法律關系(492)
第三節教育法規與教育政策(495)
第四節教育法律責任與教育法律救濟(496)
第五節依法執教(500)
強化練習(502)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匯編(504)
學習目標(504)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504)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513)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520)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525)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39)
六、《教師資格條例》(545)
七、《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548)
八、《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553)
九、《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556)
十、《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557)
十一、《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560)
十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562)
十三、《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563)
強化練習(567)
第八部分教育寫作
第一章教育寫作基礎知識和技巧(572)
學習目標(572)
第一節議論文基礎知識(572)
第二節教育寫作技巧(574)
第二章教育寫作真題范例(581)
學習目標(581)
第一節真題范例一(581)
第二節真題范例二(582)
強化練習(583)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表(585)
"
"《中公版·2022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是中公教育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試題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本試卷具有以下特色:
(1)精選習題,洞悉考情
試卷中的試題都經過了中公教育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研發團隊的精心選擇,幫助考生從整體上把握考試的難度,全面熟悉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考查的特點和命題趨勢,為考生的復習備考指明方向,點亮教師招考的征程。
(2)預測考點,科學備考
試卷為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每套標準預測試卷的難度、考點分布均與考試試題相契合,幫助考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把握考試脈搏,掌握解題技巧,夯實基礎考點,有效應對考試。
(3)深度解析,講解細致
試卷的題目和答案均經過研發團隊多次討論和反復推敲,力求答案準確、解析透徹,引導考生在解題過程中理清解題思路,舉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讓備考更輕松。"
"《中公版·2022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特崗教師招聘筆試一本通》2022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特崗教師招聘筆試一本通是本書編者依據各地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要求及·歷年試題編寫而成,反應了特崗教師招聘的考情。通過對近幾年各地區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特點的綜合分析,本教材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一)有針對性
各地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主要從教師應具備的道德素養、教育能力、教育法律法規等方面對應試者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本書編者以各地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歷年試題為依據,針對其考試要求,確定了本書內容。
(二)具實用性
本書通過對各地特崗教師招聘·歷年考試試題的統計與分析,歸類總結,最終確定了每一部分的核心考點。正文中配有各地試題、備考錦囊及大量示例,幫助考生強化理解并補充知識。章節結束都附有強化練習板塊,真正讓考生能夠邊學邊練、查漏補缺。"
" 真題12021年8月1日河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
教育理論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的一個主題是()。
A.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B.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C.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D.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
A.社會發展的根本任務 B.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
C.學校工作的主要內容 D.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
有()。
A.困難補助津貼 B.艱苦貧困地區補助津貼
C.生活補助津貼 D.特殊崗位補助津貼
4.初三班主任李老師為了不影響本班普通高中的升學率,要求學習不好的學生只能報考職業高中。李老師的這種行為()。
A.屬于職業生涯指導 B.體現了因材施教
C.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 D.侵犯了學生的人身自由權
5.體育老師在課堂上發現某學生的動作很不規范,要求其反復練習5次。該老師的這種行為屬于()。
A.體罰 B.變相體罰
C.正常教學行為 D.教育機智
6.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體現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的()。
A.熱愛教育事業 B.潛心教書育人
C.堅持言行雅正 D.傳播優秀文化
7.某小學提出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勇于擔當、樂于奉獻、善于合作的現代小公民”,這反映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科技功能
8.下列選項中,對于教育名著認識不正確的是()。
A.《大教學論》首次系統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B.《愛彌兒》對紳士教育進行了全面論述
C.《民主主義與教育》提出“教育是經驗的改造或重組”
D.《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發展進入了科學化時期
9.下列選項中,與個體發展的影響因素對應錯誤的是()。
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遺傳決定
B.出淤泥而不染——主體作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影響
D.揠苗助長——因材施教
10.某小學實施美育時,選用的京劇臉譜、豫劇服飾與民間泥塑等內容屬于()。
A.藝術美 B.社會美
C.自然美 D.科學美
11.在課程目標取向中,強調通過學生、教師與教育情境交互作用產生課程目標,而不是課程開發者和教師所強加的目標。這體現的是()。
A.行為性目標取向 B.教學性目標取向
C.表現性目標取向 D.生成性目標取向
12.某小學以“做非遺文化小傳人”為主題,組織學生到當地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這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長善救失原則 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C.知行統一原則 D.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13.主張心理學研究應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促進人潛能發揮的心理學流派是()。
A.行為主義心理學 B.機能主義心理學
C.精神分析心理學 D.人本主義心理學
14.學生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在頭腦中形成問題空間的過程是()。
A.理解問題 B.發現問題
C.提出假設 D.驗證假設
15.古詩里描寫的“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說明人的情緒具有()。
A.主觀性 B.感染性
C.兩極性 D.客觀性
16.教師通過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寫出曲別針的用途來訓練學生的創造力。這種方法屬
于()。
A.頭腦風暴訓練 B.發散思維訓練
C.推測與假設訓練 D.自我設計訓練
17.小劉把考試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歸結為穿了“幸運服”、考場號正是自己的“幸運數字”。按照動機的歸因理論,小劉的歸因模式屬于()。
A.內在不穩定型 B.內在穩定型
C.外在不穩定型 D.外在穩定型
18.小王違反課堂紀律,老師取消了他的“班級之星”稱號。該老師的做法屬于()。
A.正強化 B.懲罰
C.負強化 D.反饋
19.個體在追求的目標失敗時,以“失敗乃成功之母”來達到心理平衡的心理效應是()。
A.酸葡萄心理 B.首因效應
C.甜檸檬心理 D.近因效應
20.學生認為“社會法則應符合公眾權益,否則就應該修改”。根據科爾伯格的理論,該生的道德發展處于()。
A.社會契約取向階段 B.懲罰與服從取向階段
C.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D.維護權威或秩序取向階段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教學輔助人員實行教育職員制度。()
3.高等學校畢業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農村地區缺乏教師的學校任教,其任教時間計入
工齡。()
4.教育民主化作為現代教育最顯著的發展特征,要求的是平等、高質量和適合個體個性特征的教育。()
5.中小學教師備課的主要任務是分析教材,吃透主旨,最終形成正式的教案。()
6.某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解學生對閱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而進行的評價是診斷性評價。()
7.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挖掘學科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這體現了教學的方向性
原則。()
8.教師要加強作業管理,控制學生書面作業的總量與時長,嚴禁機械性、重復性和懲罰性作業,提高作業育人質量。()
9.中小學教師通過描述自身的教育故事,對這些故事進行意義建構,在此基礎上形成對教育活動的解釋性理解。這種研究方法屬于行動研究。()
10.教師在講課時利用手勢動作增強學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強度律。
?。ǎ?br />
11.對“榜樣學習”的教育效應做出最合理解釋的心理學理論是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
?。ǎ?br />
12.百米競賽的預備信號與起跑信號相隔太長時間會影響運動員的成績,這是由于注意起伏的影響。()
13.典型的事實和生動的例子是一門學科中最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材料。()
14.人們常說“北方人比較豪爽”“軍人嚴格自律”,這體現的是人格的首要特質。()
15.課間休息有助于減少前后兩節課記憶材料引起的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三、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2021年6月29日被頒授“七一勛章”的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同志,扎根貧困地區40余年,看到不少山區女孩因貧困失學而深感痛心,2008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黨建統領教學、以革命傳統立校、以紅色文化育人,引導學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她生活節儉,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幫助近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她先后榮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教書育人楷?!钡葮s譽稱號。
問題:請結合案例,運用教師職業道德的知識對該案例進行分析。
2.班主任張老師為了在班級中開展富有特色的勞動教育活動,鼓勵學生觀察、記錄校內外勞動活動的過程,創編勞動故事。他還在教室里專門布置由學生自主設計與創作的勞動故事文化墻,并設立“我是小小發言人”崗位,由學生輪流負責自主創編講解稿,為來訪客人講解文化墻的內容。學生大膽自信、風格迥異的解說給參觀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這項活動,原本內向的學生也變得活潑開朗、積極向上了。
問題:請結合案例,運用教育學相關知識對該案例進行分析。
3.李老師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老師,在教學生如何區分“買”“賣”兩個字時,李老師告訴學生“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針對有的學生常常把“干燥”寫成“干躁”,把“急躁”寫成“急燥”的問題,李老師就教學生記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學生從此對這兩個字不再混淆了。
請結合案例運用心理學知識分析:
?。?)李老師采用了何種學習策略來幫助學生記憶?
?。?)根據該學習策略的特點,分析其在學習中的意義。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請結合實際,論述新任教師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五、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
請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材料和相關情況,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
教學材料:
某版本小學五年級語文教科書中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單元——“走進信息世界”。
學習任務: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快速發展,體會信息給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影響,并學習搜集和處理信息,還可以利用獲得的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活動板塊:
板塊一“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該板塊安排了有關信息傳遞方式及對人類生活產生影響的五篇閱讀材料。
板塊二“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該板塊安排了兩篇不同類型的簡單的研究報告《奇怪的東南風》和《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相關情況:授課對象為某鄉村小學五年級學生,班級人數為40人。
請設計一則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方案,寫出活動理念、目標和具體過程。
六、寫作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0分)
說到“老師”,你會想到誰?可能會想到孔子、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可能會想到于漪、張玉滾、李芳,也可能會想到在你求學歷程中對你產生了積極影響的某些老師。說到“好老師”,你會想到什么詞語?可能是師德高尚、教書育人,可能是嚴肅認真、學識淵博,可能是風趣幽默、民主親和……
請結合上述材料,深入思考,確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
" 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
學習目標
學習本章,應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1.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屬性和功能
2.教育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3.教育學的發展階段和各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第一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考點1教育的詞源
在西方,教育一詞由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來,本意為“引導”“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就潛藏于人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從一種潛質轉變為現實。
在我國,一般認為“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br />
考點2教育的定義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2021·河北·辨析】“我從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這里的“教育”一詞是廣義的教育。
【參考答案】正確。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題干中,從影片中受到的教育是促使思想轉變的活動,屬于廣義的教育。
二、教育的形態(教育的組織形式)
教育形態是指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等基本要素構成的教育系統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變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歷史實現。根據不同的標準,人們可以劃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態。
考點1非制度化教育與制度化教育
根據教育系統自身形式化的程度,教育形態可劃分為非制度化教育與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沒有能夠形成相對獨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這種教育與生產或生活高度一體化,沒有從日常生產或生活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機構及其制度化行為。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專門的教育人員、機構及其運行制度所構成的教育形態。
考點2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根據教育活動賴以運行的空間特性,教育形態可劃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學校教育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社會教育是指在廣泛的社會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進行的教育活動。其中,學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形式。
考點3農業社會的教育、工業社會的教育與信息社會的教育
根據教育系統所賴以運行的時間標準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產業技術和社會形態,教育形態可劃分為農業社會的教育、工業社會的教育和信息社會的教育。
農業社會的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點:①古代學校的出現和發展;②教育階級性的出現和強化;③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工業社會的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點:①現代學校出現和發展;②教育與生產勞動從分離走向結合,教育的生產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復雜程度和理論自覺性都越來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動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信息社會的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點:①學校將發生一系列變革;②教育的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國際化與本土化趨勢都非常明顯;④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和全納教育的理念成為指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021·四川·單選】以下不屬于信息社會的教育的主要特征的是()。
A.學校將發生一系列變革
B.教育的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C.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分離
D.教育的終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為指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答案】C。
三、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學習者)和教育影響(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考點1教育者
廣義的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態度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員、專兼職教師、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等。狹義的教育者指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學校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必須有明確的教育意圖或教育目的,并了解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以及社會對個體發展所提出的客觀要求?,F代學校的教育者具有主體性、目的性、社會性的特征。
考點2受教育者(學習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從事學習的人,既包括在學校中學習的兒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中學習的學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考點3教育影響(教育媒介)
教育影響是指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教育影響從內容上說,主要就是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從形式上說,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組織形式。
四、教育的屬性
考點1教育的本質屬性(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它要解決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這也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教育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動物界是沒有教育的。社會性和意識性是人的教育活動和動物的“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
2.教育是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與動物的信息傳遞方式相比,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教育方式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是以影響和發展人的身心為直接目標的。教育通過社會經驗的傳遞,使活動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發生改變,這是教育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基本區別,也是教育質的規定性的重要方面。
【2018·陜西·單選】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本質特征在于()。
A.教育能為人類生產活動提供經驗 B.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C.教育能夠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D.教育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播
【答案】B。
考點2教育的社會屬性
?、俳逃哂杏篮阈?。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诮逃哂袣v史性。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每個時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點。教育的歷史性集中體現在時代性和階級性兩方面。
第一,教育的時代性。教育的時代性主要指教育的發展受不同時代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從而使不同時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點,而同一時代的教育又有共同的特點。
第二,教育的階級性。教育的階級性主要指在階級社會中,教育的社會性質由不同社會形態中占有統治地位的階級決定。除原始社會教育外,從古代到現代的各種社會形態的教育都有著鮮明的階級性,集中體現在教育的社會性質和意識形態上。教育的階級性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也將隨著階級的消滅而消滅。
?、劢逃哂虚L期性?!笆陿淠?,百年樹人?!苯逃拈L期性是指無論從一個教育活動完成的角度,還是一個個體的教育生長的角度,其時間周期都比較長。
?、芙逃哂邢鄬Κ毩⑿?。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規律,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動作用。
?、萁逃哂猩a性。教育可以將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教育可以實現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生產力。教育在促進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藿逃哂忻褡逍?。教育的民族性指教育都是在具體的民族或國家中進行的,無論是在思想、制度方面,還是在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
五、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系統對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
考點1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依據作用的對象不同,教育功能可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賯€體功能(本體功能):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動的內部結構特征決定,發生在教育活動內部。教育的個體功能表現為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教育的個體謀生和享用功能等。
?、谏鐣δ埽ㄅ缮δ?、工具功能):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F代教育的社會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2020·河北·判斷】通過培養人來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是教育的社會功能。()
【答案】√。
考點2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依據作用的方向不同,教育功能可分為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僬蚬δ埽航逃兄谏鐣M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如教育的育人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強調教育的正面的、積極的功能。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促進教育正向功能的實現,必須充分遵循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客觀規律。
?、谪撓蚬δ埽航逃璧K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是由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教育者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不正確,教育內部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朔逃撓蚬δ艿年P鍵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考點3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依據作用的呈現形式不同,教育功能可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亠@性功能:教育活動依照教育目的、任務,在實際運行中出現的與之相吻合的結果。如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等。
?、陔[性功能:伴隨顯性功能而出現的非預期性的功能。如教師的行為方式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文化、社會環境對學生發展的影響等。
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的區分是相對的,隱性的潛在功能一旦被有意識地開發、利用,就可以轉變成顯性功能。
【2019·四川·單選】某教師認真負責、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這體現為教育的()。
A.顯性正向功能 B.顯性負向功能
C.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799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新出發京批字第直0801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