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22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輔導教材:教師綜合素質》本書根據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要求,架構起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律法規四個部分有機結合的龐大知識體系。本書力求將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所考查的知識點盡可能多地進行呈現,是一本針對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輔導教材。
本書在內容上緊扣考試要求,直擊試題考點;結構上,針對主體內容進行了雙色設計,在主欄區域對重點內容有下劃線標注,并設置備考錦囊、隨堂練習、知識拓展、強化練習等板塊,對主體內容進行擴展和鞏固。
本教材的目錄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 教育學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2)
知識框架(2)
第一節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2)
第二節 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12)
第三節 教育的基本規律(21)
第四節 教育目的(29)
第五節 教育制度(40)
強化練習(45)
第二章 學 生(48)
知識框架(48)
第一節 學生的基本屬性(48)
第二節 學生的地位(49)
第三節 學生的發展(52)
第四節 師生關系(56)
第五節 學生觀(59)
強化練習(61)
第三章 教 師(64)
知識框架(64)
第一節 教師的職業理念(64)
第二節 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規范(70)
第三節 教師心理(76)
強化練習(81)
第四章 課 程(84)
知識框架(84)
第一節 課程概述(84)
第二節 課程組織(90)
第三節 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99)
強化練習(102)
第五章 教 學(105)
知識框架(105)
第一節 教學概述(105)
第二節 教學過程(107)
第三節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12)
第四節 教學原則(116)
第五節 教學方法(121)
第六節 教學組織形式(129)
第七節 教學評價(132)
強化練習(135)
第六章 德 育(138)
知識框架(138)
第一節 德育概述、目標與內容(138)
第二節 德育過程(142)
第三節 德育原則(146)
第四節 德育途徑與方法(148)
第五節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節選)(153)
強化練習(156)
第七章 班級管理(159)
知識框架(159)
第一節 班級集體的發展與建設(159)
第二節 班級管理(162)
第三節 課外活動的組織與管理(166)
第四節 班主任工作(169)
強化練習(174)
第二部分 心理學
第一章 心理與心理學(178)
知識框架(178)
強化練習(181)
第二章 認 知(182)
知識框架(182)
第一節 注 意(182)
第二節 感 覺(185)
第三節 知 覺(187)
第四節 記 憶(190)
第五節 想 象(197)
第六節 思 維(199)
強化練習(205)
第三章 情緒、情感和意志(207)
知識框架(207)
第一節 情緒和情感(207)
第二節 意 志(212)
強化練習(215)
第四章 人格和人格傾向性(217)
知識框架(217)
第一節 人格概述(217)
第二節 需 要(221)
第三節 動 機(223)
第四節 興 趣(225)
第五節 理想、信念和世界觀(226)
強化練習(228)
第五章 人格心理特征(230)
知識框架(230)
第一節 氣 質(230)
第二節 性 格(233)
第三節 能 力(236)
強化練習(241)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學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244)
知識框架(244)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244)
第二節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246)
強化練習(248)
第二章 學生的心理發展(249)
知識框架(249)
第一節 學生心理發展概述(249)
第二節 學生的認知發展(252)
第三節 學生人格、自我意識的發展(257)
第四節 學生的個別差異(260)
強化練習(263)
第三章 學習及學習理論(265)
知識框架(265)
第一節 學習概述(265)
第二節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268)
第三節 認知學習理論(273)
第四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78)
第五節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280)
強化練習(281)
第四章 學習心理(284)
知識框架(284)
第一節 學習動機(284)
第二節 學習策略(292)
第三節 學習遷移(297)
第四節 知識的學習(303)
第五節 技能的形成(311)
第六節 問題解決與創造性的培養(315)
強化練習(322)
第五章 品德心理(325)
知識框架(325)
第一節 品德心理概述(325)
第二節 有關品德形成的理論(327)
第三節 青少年學生品德不良與違法犯罪(329)
強化練習(332)
第六章 心理健康(334)
知識框架(334)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334)
第二節 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339)
第三節 心理健康預防與教育(343)
第四節 學校心理輔導(345)
強化練習(349)
第七章 課堂教學中的團體心理氣氛(351)
知識框架(351)
第一節 團體心理與團體心理氣氛(351)
第二節 課堂心理氣氛(353)
強化練習(355)
第四部分 教育法律法規
第一章 教育法律法規的基本原理(358)
知識框架(358)
強化練習(367)
第二章 我國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368)
知識框架(368)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全文(368)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全文(378)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全文(384)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全文(389)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文(403)
六、《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全文(410)
七、《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節選)(414)
八、《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節選)(417)
九、《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419)
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節選)(422)
強化練習(423)
附錄 真題精練(427)
2021年7月18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師綜合素質試題(427)
2020年8月1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師綜合素質試題(429)
2021年7月18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師綜合素質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431)
2020年8月1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師綜合素質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434)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表(437)
目錄
第一部分教育學
第一章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2)
知識框架(2)
第一節教育的產生與發展(2)
第二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12)
第三節教育的基本規律(21)
第四節教育目的(29)
第五節教育制度(40)
強化練習(45)
第二章學生(48)
知識框架(48)
第一節學生的基本屬性(48)
第二節學生的地位(49)
第三節學生的發展(52)
第四節師生關系(56)
第五節學生觀(59)
強化練習(61)
第三章教師(64)
知識框架(64)
第一節教師的職業理念(64)
第二節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規范(70)
第三節教師心理(76)
強化練習(81)
第四章課程(84)
知識框架(84)
第一節課程概述(84)
第二節課程組織(90)
第三節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99)
強化練習(102)
第五章教學(105)
知識框架(105)
第一節教學概述(105)
第二節教學過程(107)
第三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12)
第四節教學原則(116)
第五節教學方法(121)
第六節教學組織形式(129)
第七節教學評價(132)
強化練習(135)
第六章德育(138)
知識框架(138)
第一節德育概述、目標與內容(138)
第二節德育過程(142)
第三節德育原則(146)
第四節德育途徑與方法(148)
第五節《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節選)(153)
強化練習(156)
第七章班級管理(159)
知識框架(159)
第一節班級集體的發展與建設(159)
第二節班級管理(162)
第三節課外活動的組織與管理(166)
第四節班主任工作(169)
強化練習(174)
第二部分心理學
第一章心理與心理學(178)
知識框架(178)
強化練習(181)
第二章認知(182)
知識框架(182)
第一節注意(182)
第二節感覺(185)
第三節知覺(187)
第四節記憶(190)
第五節想象(197)
第六節思維(199)
強化練習(205)
第三章情緒、情感和意志(207)
知識框架(207)
第一節情緒和情感(207)
第二節意志(212)
強化練習(215)
第四章人格和人格傾向性(217)
知識框架(217)
第一節人格概述(217)
第二節需要(221)
第三節動機(223)
第四節興趣(225)
第五節理想、信念和世界觀(226)
強化練習(228)
第五章人格心理特征(230)
知識框架(230)
第一節氣質(230)
第二節性格(233)
第三節能力(236)
強化練習(241)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學
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述(244)
知識框架(244)
第一節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概況(244)
第二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246)
強化練習(248)
第二章學生的心理發展(249)
知識框架(249)
第一節學生心理發展概述(249)
第二節學生的認知發展(252)
第三節學生人格、自我意識的發展(257)
第四節學生的個別差異(260)
強化練習(263)
第三章學習及學習理論(265)
知識框架(265)
第一節學習概述(265)
第二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268)
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273)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78)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280)
強化練習(281)
第四章學習心理(284)
知識框架(284)
第一節學習動機(284)
第二節學習策略(292)
第三節學習遷移(297)
第四節知識的學習(303)
第五節技能的形成(311)
第六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的培養(315)
強化練習(322)
第五章品德心理(325)
知識框架(325)
第一節品德心理概述(325)
第二節有關品德形成的理論(327)
第三節青少年學生品德不良與違法犯罪(329)
強化練習(332)
第六章心理健康(334)
知識框架(334)
第一節心理健康概述(334)
第二節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339)
第三節心理健康預防與教育(343)
第四節學校心理輔導(345)
強化練習(349)
第七章課堂教學中的團體心理氣氛(351)
知識框架(351)
第一節團體心理與團體心理氣氛(351)
第二節課堂心理氣氛(353)
強化練習(355)
第四部分教育法律法規
第一章教育法律法規的基本原理(358)
知識框架(358)
強化練習(367)
第二章我國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368)
知識框架(368)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全文(368)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全文(378)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全文(384)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全文(389)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文(403)
六、《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全文(410)
七、《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節選)(414)
八、《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節選)(417)
九、《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全文(419)
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節選)(422)
強化練習(423)
附錄真題精練(427)
2021年7月18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綜合知識試題(427)
2020年8月1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師綜合素質試題(429)
2021年7月18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綜合知識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431)
2020年8月1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教師綜合素質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434)
《中公版·2022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輔導教材:教師綜合素質》2022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輔導教材·教師綜合素質是本書編者依據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要求及歷年試題編寫而成,反應了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的考情。本教材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一)有針對性
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從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方面對應試者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本書編者以貴州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的歷年試題為依據,針對其考試要求,確定了本書內容。
(二)具實用性
本書通過對歷年考試試題的統計與分析,歸類總結,最終確定了每一部分的核心考點。正文中配有隨堂練習、知識拓展和備考錦囊及大量示例,幫助考生強化理解并補充知識。章節結束都附有強化練習板塊,真正讓考生能夠邊學邊練、查漏補缺。
第一部分教育學
第一章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知識框架
第一節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概述
考點1教育的詞源
在我國,一般認為“教育”一詞最早出現于《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里的“教育”指的是教誨與培育,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教育的由來。
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的詞義:“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單選】在中國“教育”一詞最早見于()。
A.《大學》 B.《中庸》
C.《論語》 D.《孟子·盡心上》
【答案】D。
考點2教育的概念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例如,觀看一部電影,閱讀一本書,甚至某個事件或某次經歷等都會對人的知識、技能或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這都是廣義的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的方向變化發展的活動。
從社會和個體兩個方面來定義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教育是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體化耦合的過程。
【單選】下列活動中,不屬于教育現象的是()。
A.父母教育子女 B.幼猴學跳躍
C.到圖書館看書 D.課外活動做航模
【答案】B。
考點3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廣義的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員、專兼職教師、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等。狹義的教育者指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2.受教育者(學習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以學為主要職責的活動主體,既包括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學習的兒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種形式的教育中學習的成人。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3.教育媒介(教育中介、教育影響)
教育媒介又稱教育中介,指師生交互作用的介質,即教與學的內容,以及承載這些內容的方式或手段等,具體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以及教育手段、方法、組織形式、設備、設施、環境等。
二、教育的屬性
考點1教育的本質屬性(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即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它要解決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矛盾。教育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動物界是沒有教育的。社會性和意識性是人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
2.教育是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與動物的信息傳遞方式相比,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教育方式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是以影響和發展人的身心為直接目標的。通過社會經驗的傳遞,活動對象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發生改變。這是教育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基本區別,也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的重要方面。
【單選】教育的本質是()。
A.上層建筑 B.生產力
C.人類的本能活動 D.培養人的活動
【答案】D。
考點2教育的社會屬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類社會永恒的、普遍的現象。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與人類幾乎同時產生,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2.教育具有歷史性
教育的歷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每個時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點。教育的社會性質、體制、目的、內容、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等都要相應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形態的演變而變化發展。教育的歷史性集中體現在時代性和階級性兩個方面。
?。?)教育的時代性
教育的時代性是指教育的發展受不同時代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從而使不同時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點。而同一時代的教育,又有其共同的特點。
?。?)教育的階級性
教育的階級性是指在階級社會中,教育的社會性質由不同社會形態中占有統治地位的階級決定。除原始社會教育外,從古代到現代的各種社會形態的教育都有著鮮明的階級性,集中體現在教育的社會性質和指導性的意識形態上。教育的階級性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也將隨著階級的消滅而消滅。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規律,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動作用。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育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子系統,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在于它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人的發展規律與社會發展的規律不是同質的,而是有著自身的特殊性,這也使得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
?。?)教育具有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教育的歷史繼承性是指每個時代的教育都與以往的教育有著傳承與接續的關系。歷史繼承性既表現在一部分教育內容,如自然科學知識、語言文字知識等,成為各個歷史時期教育的共同內容;又表現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具有繼承性的教學方法、原則、組織形式等方面,如“教學相長”“講授法”“班級授課制”等仍被現代教育理論沿用。
?。?)教育與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表現為教育與生產力的發展和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并非完全同步,可能“超前”或“落后”于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
在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時要注意,不能把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理解為絕對獨立性,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決定的,受民族文化的發展狀況與需求的制約。
4.教育具有生產性
教育可以將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教育可以實現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生產力。教育在促進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教育具有長期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苯逃拈L期性是指無論從一個教育活動完成的角度,還是從一個個體的教育生長的角度,其時間周期都比較長。
6.教育具有民族性
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教育是在具體的民族或國家中進行的,無論是在思想、制度方面,還是在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教育的民族性表現在教師運用本民族語言教學、傳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識等方面。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系統對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
考點1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
按教育作用的對象劃分,教育的功能可分為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教育的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是教育的兩大基本功能。
1.個體功能
教育的個體功能也稱教育的本體功能,指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動的內部結構特征決定,發生于教育活動內部。教育的個體功能表現為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教育促進個體謀生和享用功能等。
2.社會功能
教育的社會功能是教育的本體功能在社會結構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是指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教育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教育能推動社會變遷和促進社會流動兩個方面。
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是指教育通過開發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社會化、引導人的社會實踐,不僅使人適應社會的發展,還能夠推動社會的改革與發展。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態功能等。
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是指社會成員通過教育的培養、篩選和提高,能夠在不同的社會區域、社會層次、職業崗位、科層組織之間轉換和調動,以充分發揮其個性特長,展現其智慧才能,實現其人生抱負。
考點2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按教育作用的方向劃分,教育的功能可分為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1.正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積極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指的是教育的正向功能。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促進教育正向功能的實現,必須充分遵循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的客觀規律。
2.負向功能
教育的負向功能(消極功能)指教育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是由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教育者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不正確,教育內部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朔逃撓蚬δ艿年P鍵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對任何社會、任何時候的教育來說,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比重不同。
考點3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按教育作用的呈現形式劃分,教育的功能可分為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1.顯性功能
教育的顯性功能指教育活動依照教育目的、任務,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的與之相吻合的結果,如教育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等。顯性功能的主要標志是計劃性。
2.隱性功能
教育的隱性功能指伴隨顯性功能所出現的非預期且具有較大隱蔽性的功能。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的區分是相對的,潛在的隱性功能一旦被有意識地開發、利用,就可以轉變成顯性功能。
【單選】從作用的呈現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為()。
A.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B.促進功能和抑制功能
C.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D.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
【答案】D。
四、教育的起源
考點1神話起源說(創造起源說)
神話起源說是關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不科學的。
考點2生物起源說
生物起源說的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利托爾諾(又譯勒圖爾諾)、美國的桑代克和英國的沛西·能(又譯佩西·能)。生物起源說認為,人類教育起源于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認為動物界存在教育活動。該觀點混淆了動物的本能活動與人類社會教育活動的界限,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
生物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799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新出發京批字第直080145號